第(2/3)页 所以,通过剩下的收尾战事,名正言顺的削弱中原门阀势力,也就成了整個大汉高层的共识。 于是,基于这一原则,马谡最终一反常态。在灭吴板上钉钉的时刻,毅然做出了撤兵北归的决定。 “休然,因为这件事,未来我在史书上绝对会多一个污点的。”马谡望着桌子上的战报,语气莫名的开口道。 对于马谡的话,柳隐则是轻轻的摇了摇头,对此则是不以为意。 “不必太过担心,大将军,瑕不掩瑜。以您这些年的战绩,这点小事不会影响到您的身后名的。” 说到这里,柳隐又沉默了一下,接着补充道。 “而且,如果这都算是一个污点的话,大将军您身上的污点也太多了。多这么一个不多,少这么一个不少,无伤大雅!” “滚蛋!”对于柳隐的调侃,马谡忍不住笑骂了一声。 当然,调侃归调侃,这话说的倒不假。就马谡这些年对豪族的镇压,那一条都比这个大。区区一个坐视灭吴战机流失的事情,还真算不上太大的污点。 “不过不管怎么说,还是得为这一次撤退找一个理由啊。”马谡摆了摆手,重新言归正传道。 “确实如此,要是无法让关东人信服,恐怕……”柳隐下意识点了点头,不过立马被马谡打断了。 “不,我的意思是……我需要找一个能让丞相信服的理由,以防止他抽我一顿。” 柳隐:“…………” 显然,在马谡看来,关东豪右的态度,甚至没有诸葛亮抽不抽他重要。相比于考虑如何让关东信服,马谡更需要考虑的是该怎么说服诸葛亮。 之前说了,尽力削弱关东势力是整个季汉朝廷的共识。但对于如何削弱这个问题上,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分歧。 至少就诸葛亮来说,他更倾向于依靠政治手腕钝刀子割肉。要让诸葛亮赞同马谡这样依靠战争削弱反对派力量,他非得抽狠抽马谡一顿不可。 所以,马谡现在最需要说服的,反而是自己的老师诸葛亮。 事实证明,马谡的担忧并非是空穴来风。当他把大军撤回寿春不到半个月,诸葛亮的使者就从洛阳送过来了。 “大将军,丞相希望您去一趟洛阳,好好解释一番。”来者是邓芝之子邓良,在递给马谡信并传达口信时,他只感到嘴角比过年杀的猪还难压。 第(2/3)页